服务热线:

扫一扫访问微官网

大众武术健身机制探析

摘 要: 武术具有健身功能似乎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常识,然而,武术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具体方面,以及这些具体方面又是如何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,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。基于此,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、观察法、逻辑分析法,对大众武术健身机制进行深入分析。研究发现,大众武术练习促进健康的机制即注重身法练习、注重气息练习、注重自律培养等。

引言
无论在日常生活中,还是在学术讨论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不假思索地认为武术具有健身功能,武术的健身功能不容置疑。当然,这种说法也无可厚非,武术毫无疑问具有健身功能,然而,大多数人却仅仅停留在对武术健身功能的表浅认知,而究竟武术为何能够健身?武术又是如何发挥健身功能的? 这些问题往往并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。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,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武术发挥健身功能的机制有三个方面(武术健身机制还有其他方面,笔者在此仅仅讨论三个方面),即重视身法练习、重视气息练习、重视自律培养等,以下我们进行具体分析。
注重身法练习
所谓身法,是指躯干部运动的方法,是躯干带动四肢协同发力的方法,是近端肌肉带动远端肌肉的方法。具体而言,就是腰部、胯部、胸部、肩部等的运动是这几个部位能够做到先动,再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过程,这就是身法。数百种体育活动项目,可谓种类丰富:有趣味性较高的球类运动,有发展身体素质的田径运动,有满足好奇心的探险运动,也有满足休闲活动的户外运动等。尽管在大多数体育活动中都有对身法的锻炼,但却不是对身法的专门练习,或者说其他体育项目对身法的练习是没有针对性的,仅仅是在练习动作的时候,为了技术动作而“顺便”做出的.而武术对身法却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。
身法是武术技术要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,也是武
术动作区别于非武术动作的标志,例如,就散打的直拳来说,从表面看,技术动作十分简单,就是手臂向前伸打出去即可。而真正的武术动作是,直拳要求蹬地蹬髓、转动腰部、转动肩部,通过上述动作将手臂送出去。也就是说,力量从脚步作为支点,以胯部腰部的发力,最后将力量发送到拳头。全部过程的目的实现整体力,直拳显然就不是手臂的拳,而是身体的拳。毋庸置疑,真正的直拳必须具有身法,否则就不是直拳当然,我们说其他体育项目也会注重脖部腰部发力,武术尤为重视。如果说,在散打技术中身法的体现是隐藏在动作中的话,那么套路的身法表现则是清晰可见的。套路动作在表现身法时更加多样化,尤其在慢练的动作中,身法的展现特别明显。而且在武术套路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“功法”练习,例如那些吞吐开合起伏拧转的动作中就会刻意体现身法。
武术是把身法作为技术要领的一个专门方面进行刻意训练的,在所有动作中都要有身法。可以说,没有身法的武术技术不能称之为武术,部分大众武术爱好者练习的动作之所以看起来不伦不类,就是因为技术动作没有身法,而仅仅具有四肢的动作表现,例如,正蹬腿只有腿部动作的送出,却没有躯干部的动作:再比如,野马分鬃只有两个手臂的打开,却没有腰部的转动,这都不是真正的武术技术动作。要知道躯干部的动作是力量源泉,躯干部启动可以将整体力量通过四肢送出去。
从健身的角度看,具有躯干部的身法练习才能够称之为真正且全面的身体练习。身体是个整体,仅仅活动四肢是不完整的,躯干也进行相应的活动,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健身。而且,身法协同四肢的技术动作也是浑然一体的。练习身法还可以使身体做到真正的灵活。需要指出的是,虽然武术身法的原初目的是发放整体力,并不是为了练习躯干部,但智慧的武术家们早就发现了身法练习对健身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。因此,对于大多数武术健身爱好者来说,发挥身法对武术的健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。川注重气息练习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如果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的时候,气息是饱满的,相反,则是气短。感觉到气息不够。不能够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,即使在非运动的时候也是如此,运动的时候就更是气喘吁吁。在评价某人是否健康时,经常会说某人中气十足、底气十足、元气十足等。尽管传统武术文化对气息有着非常深刻的解读,甚至是稍有晦涩的解读。但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。即使不懂得这些所谓的高深气息理论,也完全可以明白气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因为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,人们可以明显感知到气息那些身体健康程度较差的个体,只要感觉到身体不舒服,气息问题就能够明显表现出来。在武术练习中史是如此,难度较大的长举对气息的要求也很高,因此练习者的气息能力在习武过程中会表现得非常明显。太极拳虽然动作缓慢,但并不意味着太极拳是不重视气息锻炼的,相反,太极拳对气息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,例如在发力时,如果气息不足则无法做到意念催促气息、气息催促劲力,以便将劲力浑然一体地发放出去气息虽然有着各种讲究,但自然而然才是最为舒适的。身体的感觉是最为真实的。舒服或不舒服,自己的感觉是最为客观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的身体在活动时,尤其是当我们的身体进行一定强度的活动时,当不是特别“感觉到”气息时,恰恰就是“气息水平最高的时候。因为气息已经不会产生不适的感知.气息已经不会影响到动作的表达。当然。笔者所说的感觉不到气息并不是真的感觉不到气息,而是说气息已经不再是制约动作练习的因素。气息已经达到自然而然的顺畅状态。在日常生活中,气息顺畅可以影响心情,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,气息对心理和生理都有着重要影响。
练习武术时,也要做到气息顺畅。气息顺畅了.动作也就更容易流畅。武术动作非常复杂,尤其是身法复杂多变,有春吐开台,起伏拧转,身法的变化必然会伴随气息的变化,例如,春的身法是内收的运动轨迹,是蓄劲的过程,通常需要气息内收,而在发劲的时候,往往是气息外放。整个过程就是,气息先内收紧接着劲力蓄积,气息再外放,紧接着劲力释放。这套气息与身法、劲力收放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,匹配的关系不可以发生逆转,否则动作就不会协调,同时.气息也会因为与动作的不匹配而不顺畅。
气息催促劲力,但气息却不能与劲力之间间隔的时间过长,否则就会断掉,事实上,气息领先于劲力的时间差是非常薇小的,甚至仅仅是感觉上的一点点而在技术层面又几乎表现为具有同步性。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进行详细说明,第一。气息是必须先启动的.劲力不可以先启动。如此。才可以起到气息推动劲力的效果。就像劲力被一股强大的气体在推着走。第二劲力与气息的衔接是迅速的,几乎是同步的,如此才可以做到气息一动劲力就动。起到不浪费气息的能量,否则气息就会降低推动力。使得劲力的发放不完整。叫从武术技法的角度来看,气息必然是服务于技击要求或者动作表现要求的。首先。从服务于技术来看,气息主要是为了推动劲力发放,实现劲力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,气息未必是稳定的,事实上常常要求气息是变化多端的,在突然发力的时候,气息必须做到强劲有力急速,否则就无法将劲力释放出去。从而满足于劲力的推动需要。即使在没有发力的情况下,气息需要保持饱满和“紧致”,以备随时发力之需其次,从服务于动作表现或者套路演练来看,气息主要是为了推动动作的不同变化。满足于动作的最佳表现。在武术套路中气息需要做到提托聚沉,所谓提托聚沉实际上就是为了服务于动作的穿蹦跳跃、闪展腾挪等变化。例如,做腾空动作的起跳动作时,需要做到气息的提气;在空中制动时,需要做到托气,动作落到地面时需要做到沉气。再比方说,在运动蓄力时,需要做到聚气:在释放劲力时,需要做到沉气等。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武术练习的气息训练培养出了气息控制的能力,大大增强了肺活量,这是对健康促进的正面作用。但同时也要注意,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个体来说,武术健身应该多练习沉气和深呼吸,这两种气息练习方式是比较安全的方式,而提气、聚气、托气等对身体素质条件的要求会更高一些。这是需要注意的方面。从健身角度来说,气息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。第一,需要做到的是沉气,使气息充盈于腹部,而不是提气,将气息悬到胸腔。第二,需要做到深长缓慢,练习动作时,通过呼吸主动拉长呼气、吸气的长度和深度。使得气息在体内得到充分的交换呼吸稳定,身体动作就会稳定,同时,呼吸稳定,还会使得心理稳定。应该说,呼吸与身体,呼吸与情绪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所以,通过调息是可以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,通过调息还可以起到调节动作的作用,只要看看人们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。很多运动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做深呼吸的动作就可见一斑。另外,在日常生活中,当人们感觉到精神紧张的时候,也会通过做深呼吸来稳定情绪。这都足以说明气息调节是非常必要的。因此,深呼吸是促进健康的呼吸方式,所以在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练习中,都要求这种深长缓慢的呼吸方式。
注重自律培养武术练习可以培养出自律精神,武德和戒律中都有对自律的要求,在练习中也有着苦行精神 “、坚持精神、节欲精神、自省精神等,这都是培养自律精神的重要方面。武术可以培养自律,同时,自律又可以促进武术练习的自律。
自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健身是有促进作用的:第一,自律可以保证练习武术的持久性,可以做到长时间的身体锻炼,也只有长时间锻炼。才有可能促进身体健康。例如,一些习武者可以做到每天坚持晨练一小时的习惯,而且可以克服天气情况、工作忙碌情况、家庭生活事务情况等的干扰。第二,自律可以戒除一些不良嗜好,例如抽烟、酗酒、沉溺电子产品等。自律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,是理性约束感性的过程,是长远健康利益战胜短时快乐的过程,是先苦后甜的过程。能够建立起自律的品性,则可以逐渐摆脱那些伤害身体健康的不良嗜好,使得身体可以真正得到健康。应该说,武术锻炼本身可以促进健康,而武术锻炼过程中所培养出的自律精神则更加重要,因为自律精神可以全方位促进身体健康。例如,一些武术练习者在长期的习武过程中逐渐戒掉抽烟和熬夜的坏习惯,原因就是他们在习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律精神。增强了对自我的管理能力。
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武术历来讲究练养结合,实际上,这也是一种自律精神,即合理的锻炼身体。身体锻炼必须是有限度的,过多的身体锻炼反而会伤害身体,这已经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道理。武术修炼是不主张过分锻炼身体的,提倡适度的武术身体锻炼是必要的,但.必须是适度的,而不是挑战自我、超越自我、挑战他人、超越他人的竟技武术练习行为。应该说,适当的竟技可以提升人的斗志,使得人们的精神得以焕发。但过分的竟技则可能会伤害身体。
武术的练养观念所培养出的自律精神对健康促进是非常重要的,叫这种自律精神使得习武之人知晓纺习武术的同时,还要养护身体,而不是征服对手、征服自我、无视自身感受的练习。明白这一点非常关键,因为这意味着练习者懂得了尊重自身的身体感知,懂
得了练习和休息的关系,也就能够大大降低运动伤害事件的发生。这对武术练习真正促进健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需要强调的是,就武术健身而言,并不是过分要求吃苦精神,并不是说练习地越艰苦就越好.而是说武术练习要懂得节制,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。这才是高水平促进健康的自律。当然,如果武术专业运动员为了在特定时间内提高竟技水平,那加大训练量和强度则另当别论。
5结语
综上所述。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武术健身机制的三个方面,当然并不是说武术健身机制只有三个方面,而是说篇幅所限,本文只论述武术的身法练习、气息练习、自律培养等方面。首先。武术的身法练习原本是为了发放整体力而要求的,但在练习过程中,我们却发现了身法练习对于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,因此.武术健身应该重视身法的练习。其次,气息也是武术非常重视的方面,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,武术的气息练习对健康促进的效果是显著的。再次。武德和戒律中有着对习武者的种种自律要求。这种要求使得习武者养成了坚持精神和节制精神,武术的练养精神也是自律精神的一种表现。练习和养护的结合,使得武术健身更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。
参考文献:11] 乔超.大众武术健身之身法问题讲析 [.武术研完.2020(5).2  张怡,舒欣.声乐歌唱与中国武术的气息关联性研究I武术研究.2017(7).3] 朱琳子,张帅颜,任安众.瑜伽与武求呼吸法操作理念的比较研究 川.近动,2018(24).14] 乔姆.超验抑或经验:传统武术文化现代转向的社会学研究 I.体育文化导刊,2017(5).
151 焦晓伟.少林武未练养结合挂法理论 I.中华武术(研究),2014(5).


CopyRight©2006 www.cqmy.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重庆市九龙坡区名扬武术学校 渝ICP备18002144号-2